二化螟,南長村讓你找不著“對象”
鐵嶺綠色防控有高招兒
二化螟,南長村讓你找不著“對象”
本報記者 王曉波
眼下,水稻進入灌漿期。8月20日,記者在鐵嶺市鐵嶺縣蔡牛鎮南長村的稻田里看到,田間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這里是鐵嶺市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田間布設了迷向劑釋放裝置。”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洪濤告訴記者。
順著陳洪濤的指引,記者看到許多竹竿,上面懸掛著黑色的袋子,這就是水稻螟蟲迷向散發器。它通過持續、緩慢、穩定地釋放水稻螟蟲性信息素,干擾雌雄成蟲交配,使二化螟找不到“對象”,讓它們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孤男寡女”,從而“后繼無蟲”,以減少蟲量,降低蟲口密度。
二化螟又稱蛀稈蟲,是我國水稻種植中最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成蟲為黃褐色或灰褐色小蛾,幼蟲體灰白色,背部有5條紫褐色縱線。成蟲產卵后孵化出幼蟲,在水稻葉鞘內取食,造成枯鞘和白穗,嚴重影響水稻產量。
南長村是鐵嶺傳統的水稻種植村。近年來,為提高稻田收益,村里嘗試進行稻田養蟹,產出的綠色稻米在市場上反饋良好,讓農民嘗到了綠色種養的甜頭。“今年,聽說鐵嶺要建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村積極響應并成功爭取到這個項目,希望通過實施新的綠色防控技術,進一步提升稻米品質。”南長村黨總支書記石洪磊笑著說。
今年插秧季,千余個迷向散發器布設在南長村的500畝稻田間,幾個月過后,農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我們村是二化螟等病蟲害高發地區,往年這個時候,田間秧苗頻繁出現枯芯、枯鞘的情況,秋收時受害的稻穗都是癟子。今年在綠色防控示范區,幾乎沒看見此類情況。”石洪磊說,除此之外,示范田內每畝還減少了至少50元殺蟲劑使用成本。
為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南長村在另外500畝水田中應用了“以蟲防蟲”生物防控技術。兩個多月前,一架無人機在稻田上空投下一個個球型放蜂器,里面裝著寄生在米蛾卵里的赤眼蜂。放蜂器釋放到田間后,孵化出的赤眼蜂會飛到二化螟蟲卵上產卵,從而降低二化螟幼蟲孵化率。
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保障了農業生產安全,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今年,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在鐵嶺縣蔡牛鎮、阿吉鎮、凡河鎮以及開原市八寶鎮、昌圖縣寶力鎮、西豐縣郜家店鎮等水稻產區都建立了綠色防控示范區。
責編:楊金鳳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