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建個大市場 番茄價格咱能定

北票市蒙古營鎮躍進村黨支部書記喬憲芳(左)和產業聯合黨委書記李雪一起查看番茄的坐果情況。 本報記者 曲宏 攝
本報記者 曲宏
“指頭一按電鈕,想讓機器往前就往前,想讓它后退就后退。”近日,在朝陽北票市蒙古營鎮躍進村村民張國華的番茄大棚里,村黨支部書記喬憲芳面對番茄地壟溝里的兩條軌道,演示操作水肥一體機種植作業。
在躍進村1000多棟大棚里,有幾棟大棚試點推廣改成東西壟輕簡化種植,打地、栽苗、破膜、打藥,全部不用人力,都是由機器完成。“由以往的南北壟種植改為東西壟種植,一是便于機器在軌道上轉圈運行;二是一個大棚可多種200棵番茄。實現機械化種植后,一棟大棚節省資金2000元。”喬憲芳介紹改種的優勢。同時在村里的1000多棟大棚里,設置了9個智慧監控點,實時監控大棚溫度、濕度,并采取相應措施。大棚內溫度一旦低于25℃,卷起的簾子會自動關閉。
此時的番茄正開著星星點點的黃色小花。“大棚番茄分為兩茬,一茬是9月到11月摘果,一茬是3月到6月摘果。這茬番茄9月中旬就上市了。”喬憲芳說。
躍進村有40多年種植設施番茄歷史,常住人口300多戶,戶均3個棚。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近年來番茄特色產業不斷推陳出新。早期種植大個兒番茄,間隔時間套種蕓豆,到 2020年以后,開始逐步種植小番茄。2019年躍進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產量不斷增加,品種不斷更新,價格卻上不去,經銷商賺取了大部分利潤。
村民賺不到錢,怎么辦?蒙古營鎮黨委、政府投資150萬元,在躍進村建設占地4000平方米蔬菜供銷交易中心1處,480平方米數字電商平臺1處,面積440平方米倉儲用房1處、200平方米的庫房1處,稱重120噸的地磅1座,讓村里在番茄價格交易中“說了算”。豐果期番茄日交易量可達10萬斤,形成了產、供、銷共同發展的產業鏈條,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有效解決了銷售運輸不便、經銷商壓價等“痛點”問題。發現村民怕收購價格不如別的市場,躍進村又在交易大廳每天公布番茄收購價格,讓群眾心里有底。來收番茄的客商沒地方吃住,去年躍進村對交易中心進行了擴建,在旁邊的平房加蓋了二層,為客商提供食宿。
蒙古營鎮組建了以躍進村為中心的北票市首家番茄產業聯合黨委,鎮黨委副書記李雪任產業聯合黨委書記。番茄產業聯合黨委統一實施土地流轉、物資采購、技術指導、市場銷售。
2023年是躍進村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市縣兩級組織部門牽頭,在蒙古營鎮建立31名人才組成的“人才超市”,推動人才賦能,番茄種植戶獲得了“菜單式”“保姆式”服務,推廣日光溫室番茄輕簡化、機械化和綠色化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省內各級專家幫助躍進村解決實際問題30余個;累計引進新品種16個,新技術2個。
躍進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試種產量高、市場前景好的花生果、串紅、千禧、青甜等新品種小番茄。躍進村4/5的大棚種植戶已經改種小番茄了,每棟大棚的年收入也從過去的5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0萬元。“躍進村建了6個黨群共富責任區,由村‘兩委’成員牽頭,加上懂技術的20名黨員,帶動106個番茄種植戶每戶增收1000元以上。”李雪說。
番茄產業每年為躍進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如今,躍進村番茄總產值達5000萬元,產品行銷十多個省份、30多個大中城市。”喬憲芳驕傲地說。
責編:欒溪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