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閑時,湯牛堡子村民拿起了木刻刀
本報記者 李波
開篇的話
從傳統的鐮刀耕牛,到智能農機、無人機、北斗導航系統,從吆喝叫賣、農產品找不到銷路,到線上直播、朋友圈訂貨、根本不愁賣,從天冷就“貓冬”,到農閑人不閑……農業、農村、農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這些改變在黑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人喜聞樂見。
本報從今日起開設“土地上的生活”專欄,聚焦農業生產生活,記錄農民身邊發生的故事,展現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的生動畫卷。
8月的午后,記者還未走進鐵嶺市鐵嶺縣腰堡鎮湯牛堡子村的“婦女之家”,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藝術氣息,一幅幅紅色研學主題的木刻版畫整齊地擺放在入門處。
屋內,5名村民正圍坐在工作臺旁埋頭作畫,時不時聊上幾句,手上的動作卻一刻沒停。刻刀在黑色版畫板上翩翩起舞,輕輕拂去木屑后,一幅幅版畫作品漸漸有了神韻,紅色人物、歷史故事、《哪吒2》中的石磯娘娘,每一幅都惟妙惟肖。村民身后的展臺上、窗臺上擺滿了版畫作品,它們的作者都是地道的湯牛堡子村民。
湯牛堡子村出木匠,村里有雕花刻字的傳統。去年9月,得知鐵嶺市委組織部發起的“非遺夜校”中有版畫課程,曾在湯牛堡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鐵嶺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關利群就主動聯絡,把授課老師請到村里給村民上課。“一開始,老師說的木刻術語,村民聽不太懂,我就用鏟地、犁地等農民熟悉的場景進行‘翻譯’。”關利群說。
讓授課老師頗感意外的是,村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悟性好的村民當堂就能上手作畫了。村民王俊平第二堂課才來,隨后就一堂課不落,他用3天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版畫作品。
十幾次培訓下來,湯牛堡子村成長起十幾名版畫愛好者。
相關部門因勢利導,為村民提供版畫板、木刻刀,還訂購了一些版畫作品。如今,拿起木刻刀已經成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利用茶余飯后的閑暇,兩三天時間就能制作出一幅版畫作品。村民王鳳告訴記者,版畫的制作過程并不輕松,但作品完成后的那種成就感讓人著迷:“現在,俺們的作品還能變成商品賣出去,大家都老高興啦!”
作為鐵嶺縣鄉村振興示范帶上的重點村,湯牛堡子村原本就有文旅產業基礎,而版畫愛好者的出現,給村里發展文旅產業創造了新場景。由于村民的版畫作品多是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經典場景和人物,在上級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村黨支部書記和現任駐村“第一書記”多方聯系,積極策劃活動,這里逐漸成為小有名氣的紅色研學目的地。游客在欣賞村民的版畫作品時,不但能了解版畫背后的黨史故事,親身體驗木刻、拓印、漆扇、舞龍等非遺技藝,還可以挑上一兩幅心儀的文創作品帶給親朋好友。
村民的作品逐漸獲得認可,甚至在創作、展出、銷售等環節出現了明顯關聯,村里于是適時加大宣傳力度,創建了湯牛版畫視頻號,在市縣文旅活動中展出。進入旅游旺季,更是有大客戶主動上門,西豐小東溝森林公園景區訂購了一大批版畫作品。受這筆大訂單的啟發,8月8日,村民帶上全部優秀作品來到開原象牙山景區,在大腳超市門前舉辦了一個鄉土氣息十足的版畫作品展。
責編:楊金鳳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