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處 文明自成風
潤物無聲處 文明自成風
——營口市開啟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新征途
本報記者 侯悅林
潤物無聲處,文明自成風。
8月的營口,草木葳蕤,萬物競秀。街道兩旁,免費停車位整齊劃一;十字路口,“志愿紅”與往來行人相映成景;街角公園,人們在綠蔭下閑話家常;背街小巷,路燈照亮了夜歸人的路……營口這座新晉全國文明城市,16日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號召全市上下以歸零心態再出發,開啟品質躍升、全域創建的全新實踐,邁上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的新征途。
2021年,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伊始,營口在全國地級提名城市中,還是排名倒數的“后進生”。這座城市的“后來居上”之路,為同類城市破解治理難題、提升文明水平提供了生動范本與深刻啟示。
由短期創建向長期涵養轉變
今年5月,第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名單公布,營口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殊榮,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各類別文明創建新晉數量均為歷屆最高。
回望來時路,崢嶸歲月稠。從2009年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到2025年捧起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營口人接續奮斗了16年。尤其是2021年以來,城市在短時間內實現顏值與氣質的雙重蝶變,營口是如何做到的?
營口市委主要領導表示,本輪創建之初,營口旗幟鮮明地提出,不搞一陣風式的運動,要久久為功,以細水長流的文明浸潤,贏得實至名歸的榮譽。
文明,是城市之魂。要讓城市文明持續保鮮,關鍵要建立健全常態長效機制,把各縣區、各部門積極性調動起來,把群眾廣泛發動起來,上下一條心、共下一盤棋。
文明創建,重在頂層設計。成立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總指揮、14位副市級干部任工作組組長、74名黨政“一把手”為成員的指揮部,9666名包保干部下沉社區,38.5萬名志愿者全情奉獻,帶動全城人共同參與。
文明創建,重在以制度化推動常態化。在全省率先出臺《營口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9項城市管理法規,建立常態化巡查、無感化抽查等“十查”機制,形成一套科學完備、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
制度“固根本”、長效“抓落實”、創新“破難題”。營口以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讓創建過程無感無擾,創建成果有感有獲,于“有無”之間盡顯城市治理智慧,匯聚起一城人、一件事、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的澎湃之力,開啟一場靜水流深、潤物無聲的文明變革。
從管理思維向服務理念轉變
實現從“追兵”到“標兵”的跨越,需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其核心是從管理思維向服務理念轉變,把群眾需求當成家事。
面對財力有限的現實,營口一方面將75%以上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過“緊日子”,讓百姓過“好日子”。另一方面問民需、解民憂,把城市文明的宏大敘事轉化為一件件民生實事。
遼河文化產業帶怎么建?規劃草案擺在紅旗廣場,請全城百姓提意見。老舊小區怎么建?居民說了算。風光小區改造前,社區工作人員挨家征求意見,九成居民不同意拆除樓前配屬的倉房,政府順應民意,重新調整了規劃。
在這里,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176個老舊小區改造中新增的每一處無障礙設施,是239條背街小巷整治后亮起的每一盞路燈,是10萬個免費停車位帶來的每一次便捷出行,是131個口袋公園里人們綻放的每一個笑容……
老破舊變成幸福里。南湖社區居民張迪說:“我們一家三代住在這里,一出門就能聽到老街坊的問候,心頭暖暖的。”
“搓衣板路”成了景觀路。4公里長的智泉街,分布著17個形態各異的口袋公園,過去司機繞著走,如今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以打鐵的勁兒,下繡花的功夫。營口在群眾最不滿意處攻堅,在群眾最期盼處破題,大手筆開發42公里長遼河文化產業帶,永遠角濕地的鶴舞長空、牛耳廣場的夕陽入海、遼河老街升騰的煙火氣、營口老港的百年滄桑感,都被這條玉帶串聯起來。
城市治理的智慧,體現在對“顏值”與“氣質”的并重雕琢。營口通過辦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關鍵小事,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產生“四兩撥千斤”的功效,群眾對文明創建越來越認同,從“袖手看”到“拍手贊”再到“動手干”,成為文明有禮的一員。
從環境塑形向氣質鑄魂轉變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營口從宣傳引導、實踐養成、文化浸潤三個維度,將建城、治城和育人、樹人結合起來,將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以柔性勸導替代生硬說教,創作文明城市主題歌《只為你美麗》,全民共唱“幸福的家園,有我也有你”的主旋律。開設“馬路學堂”,采取“安全宣傳+警示教育+違法查處”的方式,把文明交通觀念根植人心。開展“煙頭不落地 營口更美麗”活動,在公共場所設立吸煙亭、吸煙柱,讓煙頭“有去處”。由文明單位、愛心企業提供獎品,設立兌換點,為煙頭“找出路”。采取“扔1撿10”措施,為煙頭不落地“找辦法”,在政府小投入、企業作奉獻、社會齊參與、市民得實惠中,推動城市文明提升。
群眾在哪兒,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兒,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兒。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基礎上,在銀行網點、加油站、窗口單位等地延伸設立217個文明實踐點、583個“雷鋒驛站”、2條實踐街、1條實踐帶,讓實踐活動全時在線、文明新風全域覆蓋。
一座城的動人底色,莫過于讓生于斯長于斯的人眷戀不舍,讓外地人跨越山海欣然奔赴。“遼河之夏”文化藝術季、微醺音樂會、“福韻營口 水幕楞嚴”盛夏活動月、鲅魚圈廣場文化月……這個夏天,惠民演出精彩不斷,城市文明在多彩文化滋養下,開始從環境塑形向氣質鑄魂轉變。
從城區推進向全域融合轉變
以凡人微光,聚時代星河。
營口市充分發掘河海文化、雷鋒文化、誠信文化、母愛文化內涵,推動全社會擇善而從、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在營口喜獲全國文明城市的同時,所轄6個縣(市)區均獲評省級文明城區(市),形成眾星拱月之勢。23個全國文明單位、13個全國文明村鎮、3所全國文明校園、1戶全國文明家庭……群星閃耀,遍布城鄉。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郭旗毅然扛下父輩2000萬元欠債,從零起步用7年時間還清欠款;中國好人王洪安默默堅守我國最北端燈塔22年,守護渤海灣畔港泰船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4人次,中國好人26人……從一樹參天到萬木競秀,從“一束光”到“一片亮”,一顆顆文明的種子,在潤物無聲中茁壯生長,道德楷模、身邊好人競相涌現。
捧到“全國文明城市”牌匾,營口并未止步于歡呼,而是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吹響常態化開展全域文明城市創建的號角。4個城區提質升級、常態長效,持續鞏固創建成果。蓋州、大石橋2個縣級市在未來兩個創建周期內,力爭進入全國縣級文明城市行列。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人與城的雙向奔赴,是再出發的最強動力。全市上下聞令而動,每個角落發生著超越昨天、超越數據、超越目力所及的喜人之變。“文明的人”“文明的城”和“清新的藍”“怡人的綠”一樣,成為這座河海之城耀眼的城市名片。
責編:徐 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