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除草也“AI”

現場演示會上種田大戶近距離觀察智能除草機。本報記者 候森 攝
本報記者 候森
“偏一寸,苗可就毀了!”“厲害了,1小時100畝。”“彎壟和‘二坡地’也行?”……近日,阜新市彰武縣豐田鄉豐田村的大豆田里,隨著AI智能對行除草機器人快速駛過,草一棵不留,苗一棵不傷。參加現場演示會的種田大戶,既好奇又興奮。
面對種田大戶的討論和問題,AI智能對行除草機器人發明人、深圳市緯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柳錚耐心講解:“我們的機器人是這個領域的國內首臺,你們看這個AI攝像頭,它是機器人的‘眼睛’,對苗帶和雜草的有效識別率能達到98%以上。這個平板是它的‘大腦’,攝像頭捕捉到的數據在這里進行分析,然后發出指令,指揮下面的刀具除草……”
“好開不?我想試一圈兒。”柳錚的話音未落,種田大戶白珺就迫不及待地“爬”進了駕駛室。他今年種了2000畝地,小麥6月底剛收獲,7月初有機大豆就入了田,眼下大豆苗已長到了20厘米,正是除草關鍵期。
“只要攝像頭里的這條線對上苗帶,點一下平板電腦的開始鍵就中了。前面彎壟你不用管,液壓系統可以自動橫移刀具40厘米。”聽完技術指導,白珺掛擋出發。不到5分鐘,他就完成了將近9畝大豆田的除草工作。
實際操作后,白珺豎起大拇指:“40萬一臺,是不便宜,但我買了!去年我雇了100人薅草,倆月花了不少錢。8月雨水多,草還沒薅干凈。有了這臺除草機器人,這點活幾天就能干完。”
“麥豆輪作,除草是個大難題!化學除草劑效果差,藥害風險高。雇人費時費力,機器人除草安全高效,還能增產10%左右。這筆賬農戶算得清楚著呢。”全程參與除草機器人研發、推廣的沈陽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教授田素博說,“通過‘自動駕駛+具身智能+平臺化AI技術棧’的完美組合,緯爾科技突破了對行除草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國產農機從0到1的原創跨越。”
目前,AI智能對行除草機器人已經在大豆、玉米、甜菜等多種作物上完成測試,今年將在國內多個地區推廣。
責編:李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