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記認準了蒸饅頭致富這條道

大連金普新區富嶺村黨總支書記張新(中)和員工研究花饃工藝。 本報記者 曲宏 攝
本報記者 曲宏
8月初的一天,整潔的操作間里,幾位身穿白色大褂、戴工作帽的女工圍著一張大不銹鋼桌面,一人在一塊面一塊面地稱重,其他人把稱好的面團揉圓,搓成饅頭狀,另一邊有兩人在做花饃,顏色純正自然。
這是大連市金普新區二十里堡街道富嶺村辦面食加工廠日常工作的場景。
“我們富嶺村的大酒釀饅頭是純老面工藝,無任何色素添加劑,特別暄軟。我掰開你們看,這饅頭蒸到火候了,面揉到時候了,里面一層一層的。”富嶺村黨總支書記張新對這個村集體致富項目傾注了太多心血。
富嶺村有300多戶,760多人,以前村集體經濟薄弱,怎么才能讓這個資源有限的小村莊村集體富起來呢?張新帶領村“兩委”成員赴外地學習考察。看看外面的創業項目,再看看村集體的資產、資源,村“兩委”把面食加工項目確定為富嶺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方向。為啥呢?用張新的話說,投資少,利潤高,風險不大,百姓生活離不開它。村集體投資40萬元,爭取上級扶持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補助資金100萬元,富嶺村湊足了起動資金。
富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村集體共同出資注冊成立了大連金普新區富嶺食品有限公司,主營饅頭、花饃等面食系列產品。
饅頭、花饃誰都能做,但做出符合當地口味的富嶺面食,可是個技術活兒。
把好質量關,張新一開始就定了“規矩”,使用的原料優中選優,染色食品必須是植物染色劑,都是從菠菜、南瓜、胡蘿卜等蔬菜中提取的天然色。比如,綠色用的是菠菜葉汁。面食技術的關鍵之一是配比,牛奶、雞蛋、糖、油等原料配比不一樣,口感就不一樣。為了滿足顧客口感需求,張新天天在家試驗,用掉了20袋面粉,家里人吃饅頭都吃傷了,她還天天跟工人一起研究試驗。
2023年10月,富嶺饅頭一上市就非同凡響。顧客蜂擁而至,60萬個饅頭被搶購一空。看到市場的熱烈反響,張新眼里涌動著激動的淚花。顧客反饋好,市場供不應求,張新和村“兩委”堅定了做下去的信心。村集體的食品加工廠招用19名女工,每名女工每月工資5000元至7000元不等。去年給村集體貢獻7萬多元利潤。
張新對未來三年有個規劃,每年利潤爭取保持在20萬元左右。如今,富嶺面食走進了養老院、社區食堂等市場,還和大商集團進行了合作。
“對穿的,我沒欲望。但干村集體面食這件事,我有癮,有勁頭。”張新慶幸三年前干了這個面食項目,現在生產穩定了,給村集體和村民也帶來了效益。
為了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張新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村集體的面食產品,還在抖音直播間宣傳。她認為,發展慢一點兒不怕,但村集體的面食產品要保證質量,要塑造好的品牌形象,才能有更高的附加值。她說:“做面食項目最終目的是為了惠民,要讓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
責編:楊金鳳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