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智防”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報記者 陶陽
“你看!這就是城市防汛‘千里眼’傳回的實時畫面!”8月6日16時10分,沈陽氣象部門發布信息,沈陽地區本輪降水已基本結束。守在區指揮大廳的渾南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遲彥巍總算輕松了一點。他切換畫面至全運五路丹阜高速橋易積水點位,指著顯示屏說:“如果點位降水超過25 毫米,AI將智能識別并智能預警,這為我們分擔了不少壓力。”
沈陽市渾南區的城市防汛“千里眼”,由分布在下穿橋涵、河流穿堤道口等82處防汛重點點位的90個高清攝像頭組成,它們不僅提高了災害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也為防汛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遲彥巍說:“全市聯網,‘千里眼’的信息將實時同步到市、區防汛應急指揮調度平臺。”
每逢“七下八上”,都是防汛的緊要關頭。今年,沈陽市易積水點位“三警一隊一長一組”防控體系中,增加了更多的“智慧助手”。運用衛星遙感、雷達監測、自動氣象站、水文監測站、高清攝像頭等技術手段,加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精準預測,沈陽市構建一張“空天地一體”的智慧防汛網。
在沈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沈陽市應急管理局防汛處一級主任科員劉志超告訴記者:“我們與氣象、水務、水文等部門的雨水情系統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同時接入了11.6萬路視頻監控資源,易積水點位、下穿式橋涵、深基坑等重要點位實現了‘千里眼’遠程輪巡。”
不僅能直觀“看到”,還能深入“分析”。打開沈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氣象—降水—管網—積水”四維數據正實時聯動,工作人員介紹:“平臺利用內澇模型計算城市積水風險,能輔助支撐城市防汛應急響應的研判。”
技術再先進、數據再清晰,防汛布控、應急處置也離不開各級責任人的快速響應。沈陽市利用“閃信霸屏”,將臺風、暴雨、雷暴大風紅色預警“強制”推送到防汛責任人手機屏幕;沈陽市防汛辦短信平臺能夠第一時間將降雨預報預警信息、防汛指令發送至市、縣、鄉、村四級3000余名防汛責任人。
“人防+技防+智防”,目的就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第一時間將“汛”息告知市民,沈陽市皇姑區在14座下穿橋全都安裝了聲光報警系統,當積水深度超到25厘米時,“前方涵洞積水,請勿駛入”的語音提示將自動響起。
責編:徐 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