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懇談會”: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著來

莊河市桂云花滿族鄉嶺東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德君(右二)向鄉黨委書記馬兆輝(左)介紹種植盆栽藍莓的優勢。
本報記者 曲宏 文并攝
在大連莊河市桂云花滿族鄉嶺東村村口,豎立著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黨群懇談會制度發源地”幾個醒目的大字。
“‘黨群懇談會’怎么來的,我有發言權。”嶺東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德君說起過去很感慨,“那時候,村民有事兒不找村里,三天兩頭打鋪蓋卷到鄉政府上訪,我們村是全鄉信訪矛盾老大難村。”2016年村“兩委”換屆,鄉黨委反復斟酌人選,將宮銀星從三道嶺村治保主任的崗位上推薦到嶺東村參選書記主任,同時對“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調整,優化了村“兩委”班子結構。
宮銀星上任后,面對一個個棘手難題,在嶺東村黨群服務中心建了“黨群懇談室”。就在只有一個長條大桌、幾把椅子的簡陋辦公室里,不少難題逐漸得到解決。“黨群懇談室”正面墻上的“黨建引領、群眾參與、懇誠相見、談出和諧”16個大字,就是“黨群懇談會”的行動指南。另一面墻上“黨群懇談紀事”,記錄著2016年以來,“黨群懇談會”解決的大事小情30多件。
“我當年就是不穩定因素。”李德君蹲在大棚里,手里擺弄著藍莓枝條說:“宮書記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王屯東山根兒地塊16個大棚土地租金糾紛。”原來,大連一科技公司落戶嶺東村,在山上放炮,種植草莓的大棚戶覺得沒法干了,就堵公司負責人。后來,這家公司承擔了土地租金。2014年,這家公司項目停工,3年的租金沒人交,大棚戶被追討地租,矛盾集中爆發。為解決這一棘手難題,村黨總支讓鄉賢能人參與調解。當時有兩個矛盾焦點,一個是租地的畝數,經過懇談,雙方同意按50畝交租金。第二個矛盾焦點是,跟企業商定的每畝租金是700元,最終雙方也達成一致,按照每畝600元交租金。“談了數不清多少次了,解決后大伙兒都挺滿意。”
“黨群懇談會”這一解決問題的模式在后續工作中被反復使用,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著來。經過實踐,這一管用的“黨群懇談會”制度主要用于四類事情:一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二是事關美麗鄉村建設的實事;三是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難事;四是事關黨員群眾牽掛的心事。
“‘黨群懇談會’的要義在于有堅強的村級黨組織,群眾才會信服你。‘黨群懇談會’發動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像大項目動遷工作,需要我們多少天完成,我們就能如期做到,而且沒有亂七八糟的條件。”鄉黨委書記馬兆輝笑著說:“懇談會不僅有效果,還不斷豐富了更多內涵。鄉里其他村現在也采用這種方式解決基層治理難題。”
“黨群懇談會”帶來了民風的改變。現在,嶺東村人一門心思發展產業,村民產業經營收入年均3萬元。連續3年嶺東村特色富民產業產值突破億元。村集體經濟由2019年的2000元達到現在的超40萬元。
“以前,嶺東村沒有產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現在的嶺東村成了特色產業種植村。全村種植藍莓3500畝、五味子1500畝、軟棗獼猴桃1500畝。”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說,“如今大家都比著種,看誰種的品種多,收入多。遇到矛盾問題,也由上訪解決問題轉變為尋求村黨組織協調解決。”
“‘黨群懇談會’制度是一項好用實用管用的制度。”莊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9年來,嶺東村運用該制度引導群眾解決訴訟法院案件23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60余起,解決土地流轉引發的集體訪37起,規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108份。“黨群懇談會”這一基層治理方式已經走出嶺東村,走出桂云花滿族鄉,在大連市得到推廣。
責編:李 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