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藍橋社區:小餐桌解決大難題
本報記者 王坤
“今天的紅燒肉燉得軟爛,正合我胃口!”獨居老人畢春喜端著熱氣騰騰的餐盤,笑得合不攏嘴。在盤錦市盤山縣太平街道藍橋社區便民食堂,這樣溫馨的用餐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聚焦老年人“做飯難、吃飯愁”、年輕人“工作忙、無暇顧”的民生痛點,去年8月,藍橋社區建設社區便民食堂,依托“小餐桌”解決“大難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耄耋老人張明道和老伴鄭云坐在餐桌兩側,一邊吃一邊聊。老兩口過去住在兒子那里,由保姆照料伙食,自從有了食堂,索性搬回來住,一日三餐都來食堂。“不用孩子惦記了,一天消費23元,吃的便宜又健康。”
為保障食堂餐品質量和高效運營,藍橋社區引入第三方企業合作,社區黨組織全程監督,采取“黨支部+網格員+居民代表”共管,“居民掏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方式,讓食堂實現“公益+市場”雙向發展。食堂經營者王震表示:“雖然是薄利多銷,但能服務到這么多老人,很有成就感。”
在提升用餐服務上,“網格管家+志愿服務”模式發揮了大作用。網格員擔任食堂“聯絡員”,及時收集居民需求。志愿者艾冰每天忙碌在食堂,“有的老人腿腳不方便,一個電話我就送餐上門。”一年來,送餐隊伍已累計服務超5900人次。
便民食堂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更成為社區治理的新陣地。百姓的大事小情在小餐桌上“嘮一嘮”,都迎刃而解。一次,因在樓道堆放雜物引發鄰居不滿的李大爺在食堂打飯時偶遇鄰居。“您老也不愛做飯啊?”李大爺先開了口。“是啊,做了一輩子飯,也想偷偷懶兒。”對方說。兩人笑著達成了和解,相約飯后一起把樓道收拾下。鄰居說:“吃飽穿暖是大事,其他都不算事兒。”
如今,便民食堂的輻射范圍不斷擴大,不少臨街企業紛紛與食堂合作,為員工訂餐。外賣小哥、商鋪員工、出租車司機也愛來這里吃飯。食堂掛出優惠表:現役軍人免費、域內戶籍百歲老人免費、80歲以上老人七折、60歲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五折……
在非用餐時間,食堂還成為社區居民休憩、娛樂互動的場所。社區定期舉辦“美食文化節”“廚藝大比拼”等活動,開設“親子烹飪角”,讓居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增進鄰里感情。藍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興旺每天都要來食堂走一走,他也經常化身快遞小哥、維修員、調解員,為群眾服務。
“小餐桌”托起“大民生”,便民食堂已成為藍橋社區居民心中的幸福港灣。
責編:徐 碩
審核:劉立綱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